內地賤物鬥窮人 香港被迫內捲
2024年2月5日

全城憧憬通關後歌舞昇平,香港舖市、樓市、股市曾經短暫彈起,惟很快發現「復常」只是虛火。通關一年來,只見港人頻繁北上消費,不見陸客來港大手掃名牌,中港已進入「低端消費競賽」,更平更賤的將會跑出。香港經濟能否在內捲漩渦中存活下來?

通關以來港人北上熱潮持續,內地訪港旅客卻未見重大起色。 (中新社圖片)
通關以來港人北上熱潮持續,內地訪港旅客卻未見重大起色。 (中新社圖片)

撰文:郭顯通 本刊記者

2023年初中港通關﹝圖一﹞,立即瘋傳「長者最平口岸攻略」──用2元坐地鐵到粉嶺站,再花2元搭B7到香園圍口岸,車程不到二十分鐘,一過蓮塘便不用再花錢搭車(60歲以上內地公交費用全免),總共4元就可暢遊深圳。

記者這天來到蓮塘,一出口岸即見大批港人排隊買燒臘,再到蓮塘綜合市場一看,光顧熟食、菜檔的十居其九是港人。在蓮塘綜合市場工作十多年的嬋姐跟記者說,開檔十幾年,疫後始見港人北上買餸,而且自通關以來,市場下午的生意全由港人買單。七元一斤菜心、二十元一斤豬肉,還有各種熟食、丸類……來自荃灣的幾個主婦說,今天是「深圳一天遊」,順道過來菜市場看看平貨,只見她們兩手提得滿滿,收穫甚豐。嬋姐笑着說:「謝謝香港人過來消費,幫補生意!」

同樣是菜檔,香港這邊卻叫苦連天!首當其衝是聯和墟街市,皆因街市對面正是「蓮塘快線」B7號巴士所在車站。黃昏六點的聯和墟街市,水靜鵝飛,檔主紛紛準備收舖落閘。「通關以來生意未好過!」主理菜檔的黃生黃太說,以前很多媽媽客送完子女上學,就會到聯和墟街市買菜,現在?送完子女上學,便北上大快朵頤,飲飽食醉後順便在蓮塘買平餸再回來接小朋友放學,「蓮塘東西太便宜了!」

黃生說,以前七點四十五分收檔,現在最早五點就收,「收工客都無了」,夥計亦從三個變兩個、兩個變一個,到今天僅剩兩夫婦相依為命撐起盤生意,「賺錢無份,報稅愈來愈少,連檔口爛咗都不想裝修!怎知還做得幾耐?」更可怕的是,這種人去樓空的現象已蔓延到大埔墟街市!記者下午五時多到訪,人煙稀少,有檔主正準備落閘收舖,「都無客,開這麼久幹什麼!」

中港消費力齊跌

付出大量努力,又得不到等價的回報,求在競爭中超過他人的這種文化,在內地稱為「內捲」,現多形容白熱化競爭。對於聯和墟「被內捲」的慘況,前運房局副局長、金融學者蘇偉文並不驚訝:「正常啊,賣同樣的東西,跟大陸鬥便宜,香港一定遭殃,(聯和墟)這麼近關口,真的很大件事。」

惟港人北上,絕非一日之寒。「其實兩地人民消費來往,自九十年代初已經很頻繁,很多女士北上做長衫、做窗簾布(也是因為便宜),羅湖城就是這樣興起的。」蘇偉文指出,當兩個相鄰地方物價有差異,人們就會跨境買平貨,如新加坡人一到周六,便會開車到馬來西亞入平油,全球如是。

蘇偉文直言香港無條件與內地「捲」。
蘇偉文直言香港無條件與內地「捲」。

為何這次大驚小怪?因為「有出無入」﹝圖二﹞。2018年訪港旅客有6515萬人次,2023年則僅3400萬,銳減近半。消費方面,2019年不過夜內地旅客人均消費2198港元,2023上半年僅1345元,跌幅也近半。

「人民幣貶值,加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不似預期,失業問題也嚴重,窮遊、特種兵等模式應運而生」。從前內地豪客來港掃LV、GUCCI,毫不手軟,蘇偉文卻說「不要神化內地遊客購買力」,皆因原來陸客會先在內地名牌店看過樣版,做足功課後再來香港買會較便宜,而不是他們錢太多,隨便消費,惟今時今日廣東道人龍都不復當年勇。

若看政府統計處最新公布2023年11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(342億港元),的確較封關之時有顯著增長,惟盛滙商舖基金創辦人李根興指出,內地客消費力其實弱了很多,股、樓皆差,只不過人口強勁,撐得起一些消費。

在經濟不景,又有負財富效應的情況下,人窮又想去旅遊的話,自然哪裏「CP值」(性價比)高就去哪裏,這方面香港的確輸蝕,加之海南免稅區的夾擊,香港愈來愈無競爭力,「捲輸」似乎是意料中事。

李根興未來較看好核心區域舖市。
李根興未來較看好核心區域舖市。

——節錄自2月號《信報財經月刊》